【原创】上大公司兑奖,居然比上彩票站还难(二十)
发表时间:2024-09-17来源:互联网
著作权声明:本文系作者法经(微信号fajinglawyer)原创,访问者可将本文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、欣赏或分享至微信朋友圈,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,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,不得侵犯作者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。除此以外,将本文的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,须征得作者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,并支付报酬。
法经笃定地说:“当然是老字号做得最好啊!‘不老泉’、‘九龙斋’、‘信远斋’、‘全福德’这几个老字号店铺做得都不错!您知道冰糖葫芦做到什么标准才算好吗?”
“不知道。”
“我给您说说啊,这最成功的冰糖葫芦,得是出锅以后外头裹的糖能快速冷却,咬起来咯嘣脆,完全不粘牙,那才算是最好的!”
“咋做才能达到这效果呀?”
“熬糖是最关键的!熬糖的时候必须注意火候,火候不到容易发粘,吃的时候沾牙;火太大了,颜色就重,吃起来发苦。糖稀熬得了,得看浓稠,稠了蘸不起来,稀了挂不住,呈淡黄色的,用筷子能挑起拉丝儿来的最好。等到糖稀一拉丝儿,就得马上关火,浇在糖葫芦上,要不然,糖稀会变得又干又硬,没法再往下做了。更不能图方便把糖葫芦扔进锅里,那样儿红果就酥了。”
“现在还有在街上挑担子卖的吗?”
“我小时候还有,现在很少了。当年的小贩,有挑着担子的,有挎着木提盒的,有挎着竹篮儿的,都是走街串巷吆喝着卖,词儿我还记着呢:‘唉,冰糖葫芦儿哟,刚蘸得的!’挑担子的小贩家伙什儿最全,担子一头的木盘儿上支着拿竹片儿弯成的半圆形架子,上面有好多小窟窿插着冰糖葫芦,另一头是可以当场制做冰糖葫芦用的火炉、铁锅、案板、刀、铲、糖、红果等等工具和原料。这种卖冰糖葫芦的,品种少,卖得便宜,很受大众欢迎的。”
“多会儿有的这个小吃呀?”
“南宋时候就有了!冰糖葫芦的起源还有个传说呢!”
“啥传说呀?”
“南宋绍熙年间,皇帝最宠爱的黄贵妃病了,病得面黄肌瘦,不思茶饮。太医给她用了很多贵重的好药,还是不见什么起色。皇帝看到自己的爱妃日见憔悴,也整天愁眉不展的。最后实在没招儿了,只好张榜求医。没想到榜文刚贴出去没多久,一个江湖郎中就揭榜了!”
“无巧不成书!”
“对!郎中进宫以后,给贵妃把了脉,出来开方子的时候说:‘只要太医用冰糖和红果煎熬,每顿饭之前让贵妃吃上五到十颗,不出半个月,贵妃的病准能见好!’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呢,好在这种吃法还挺合那贵妃口味的,她按照这个办法吃药以后,果然食欲大增,没多长时间病就好了。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,老百姓就把蘸了冰糖稀的红果串起来卖,于是成就了冰糖葫芦这种美食!”
“俺现在就想吃两串了!”
“冰糖葫芦虽好,可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的。”
“为啥?”
“因为冰糖葫芦含糖量高啊,糖尿病人肯定不能吃啊!还有就是脾胃虚弱、泛酸烧心的人,肯定也不能吃。”
承办律师无奈地说:“聊完冰糖葫芦我都饿了……”
何家红笑道:“火山口附近有个农家院铁锅炖鱼做的不错,俺请你们吃去!”
“哈哈!有鲜鱼吃喽!”
三个人在农家院大柴锅旁边等着炖鱼的时候,承办律师心血来潮地问:“何女士,我觉着你们牡丹江方言挺有意思的,您能教我点儿特别的吗?等我回北京的时候,也能跟小伙伴儿显摆显摆!”
“嗯那!忒俗的就不说了!您知道俺们牡丹江管‘吃饭’叫啥吗?”
“叫什么?”
“‘啃服’!”
“这还真不好发音呢!”
“俺再教您几个跟吃饭有关的词儿吧。牡丹江人管‘粳米饭’叫说的‘珍珠散’,管‘小米饭’叫说的‘星星闪’,管‘玉米饭’叫说的‘马牙子散’,管‘白面’叫说的‘雪花子’,管‘大酱’叫说的‘海沫子’,管‘酸菜’叫说的‘汲菜’,管‘木耳’叫说的‘黑菜’,管‘韭菜’叫说的‘池菜’……”
“行!够多的了!我怕贪多嚼不烂啊!咦?您教我的词儿为什么都是跟吃有关的呢?”
“因为俺喜欢吃呀!”
“我也喜欢吃!”
“姑娘,除了喜欢吃,你还喜欢啥?”
承办律师鬼灵精怪地说:“我喜欢的东西比较特殊!”
“啥特殊玩意儿呀?”
“小时候吧,我特羡慕二郎神!”
“羡慕他干哈?”
“他有一条哮天犬呀,可威风啦!不过,长大以后我才发现,马化腾的企鹅,马云的天猫更好!”
法经笑骂:“财迷吧,你就!”
承办律师岔开话题又问:“何女士,牡丹江这么好,出过什么名人吗?”
“老多啦!有抗俄名将,民族英雄,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,有抗日爱国将领吴克仁,有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家和领导人马骏,有“八女投江”烈士之一安顺福,有抗日英烈黄玉清、张镇华、王凤麟和冯丕让,有开国少将李荆璞、孙三、曹孟朴和纪亭榭……”
“真不少呢!”
“嗯那!斑竹生雪城,晚春露嫩黄。茎叶为花材,高节又尊荣。”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