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创】出租土地第13年,村委会进了法院(二十五)
发表时间:2025-03-29来源:互联网
著作权声明:本文系作者法经(微信号fajinglawyer)原创,访问者可将本文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、欣赏或分享至微信朋友圈,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,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,不得侵犯作者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。除此以外,将本文的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,须征得作者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,并支付报酬。
承办律师盯着开放时间惊呼道:“早上 6点就开门了!这也忒早啦!我还没起床呢!下午4点就关门了,这也有点儿早呀!”
三人检票入寺。
承办律师进寺就问:“贾主任,这座寺庙有多大呀?”
“占地近20亩,建筑面积大约1370平方米。”
“真如寺一直叫这个名儿吗?”
“原名万寿寺,俗称大庙。”
“咦?北京也有个万寿寺呢!这样的庙普陀区多吗?”
“普陀区境内,历史上曾经有过弗少寺庙,但是绝大多数都已经废毁掉啦,留存下来的寺庙里面,真如寺是建寺最早,影响最深的。1959年,真如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。1996年,真如寺大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”
“哇!这棵树好粗啊!这是什么树呀?”
“银杏树。”
“它有多少岁呀?”
“700多岁吧。”
“真是老寿星啦!有了它,似乎一种吉祥的氛围扑面而来呀!”
法经虚心求教:“贾主任,这座寺庙是什么朝代建成的呢?”
“宋代。原址在宝山区大场附近。南宋嘉定年间改建过,当时的名称是真如院。到了元代才改名真如寺。清代咸丰年间遭到英国洋枪队的严重破坏。光绪年间重修。1950年拆除前山门残墙的时候,请古建筑专家勘查鉴定,确认金柱、柱础、部分斗拱都是元代旧物。1958年公社化期间又遭到破坏。1963年市政府重修。文革期间,有一件珍贵文物没有保住,最是可惜!”
“什么文物?”
“铜弥陀。”
“为什么没保住?”
“因为被送到杨家桥废品站作为废铜回炉了。”
“铜弥陀有多珍贵?”
“铜弥陀有一米多高,是明代永乐年间的古物,是上海地区罕见的明代佛像,真如地区向来有‘汆来的铜弥陀’的传说。”
“您给我们讲讲这个传说吧!”
“好的。相传在明代永乐年间,真如寺旁边的韦驮殿内原来供有一尊铜弥陀。这尊铜弥陀是用船从梨园浜运到真如的,船靠在香花桥边时,恰逢大雾,人们扛着铜弥陀上岸,路人问铜弥陀的来源,有人随口回答:‘汆来的!’个说法被广泛传播,使得‘梨园浜汆来了铜弥陀’成为一句俗语。个传说增加了真如寺的香火,信徒们相信摸铜弥陀可以治病,就把铜弥陀身上的各个部位摸得光滑锃亮。”
“后来呢?”
“后来,清代咸丰年间,英国的洋枪队驻扎在真如寺,他们怀疑铜弥陀是金子铸的,就敲下了铜弥陀左手的一只指头偷走了!导致铜弥陀只剩下九个手指头。在抗战时期,日本人也想把铜弥陀运走,但是因为真如没有公路,桥两头都是石头台阶,日本人抬弗动铜弥陀,所以就没有运走,人们就流传‘真如的佛祖不肯出国去’的说法。”
“真如有什么喻意吗?”
“真如是佛经中‘真实’和‘如常’的意思。”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